学到了吗(《山海经》主要讲的是什么内容)《山海经》主要讲的是什么道理,《山海经》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山海经》,
我们看《山海经》这本上古奇书,一定要把他分成两部分来看,一部分是《山海经•五臧山经》,另外一部分是古本《山海经》,也就是今天我们看到的《山海经•海外经》、《山海经•大荒经》》和《山海经•海内经》。
最开始的时候《山海经•五臧山经》原名应该叫《山志》,和古本《山海经》(今本海外经、大荒经、海内经的合集)是两本完全不同的书,分开发行的。西汉年间,刘秀把本来分开发行的《山志》和《山海经》编撰成今本的《山海经》(也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山海经》)。
所以,今本《山海经》是由两本性质不同,内容各异且毫无关联的书拼凑出来的,要区别对待,不宜放在一起研究。
大体上,《大荒经》描述的是上古先民(可能是殷商及龙山文化期间)的古历法图;
《海外经》是古岁时图,即每个月应该做什么事儿,可以参照战国时期的《长沙子弹库楚帛书》,图画年代不详,或是殷商至西周早期作品,年代晚于《大荒经》古图;
《海内经》除对昆仑的描述外,大部分是西汉时期文人仿《海外经》伪造的(理由是通篇地名全是西汉以后落实的地名,如《海内南经》:“匈奴、开题之国、列人之国在西北”;《海内西经》:“高柳在代北”;《海内北经》:“盖国在钜燕南,倭北。倭属燕”,甚至在《海内东经》中还有凑数的秦汉时期水经);
《五臧山经》估计是战国中期编撰《管子》的稷下学宫学术团体集体的地理调查报告(理由:1.《五臧山经》最后一段“地之东西二万八千里,南北二万六千里。其出水者八千里,受水者八千里,出铜之山四百六十七山,出铁之山三千六百九山。”和《管子•地数》一模一样,不管它们谁抄了谁,总之是“一家之言”,学术传统一致;2.思想上高度相似。《管子》通篇说国计民生,重视对山川矿物、植物、动物等资源的利用,《五臧山经》几乎每座山都是介绍山川河流及资源利用的,先秦文献没有一家是介绍这些资源利用的,除了《管子》。可以说明两本书思想上是一脉相承的。)
有人说《五臧山经》是史官把各地游客、邦国进贡者、甚至是人类迁徙的见闻整理成册的,我不敢苟同,《五臧山经》各山系之间,距离、方位、祭祀是成规模成体系的,绝不是根据零零散散的听闻编撰的,一定是实地调研或者即使没有实地调研,也一定是根据需要安排出来的。(如昆仑山、西王母山、夸父山等,是根据大荒经和海内经安排落地在实有土地上的)
本文系作者 @河马 原创发布在河马博客站点。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暂无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