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然可以这样(南京大学蒋雨霏)南京大学蒋莹琰,南京大学举办蒋雯若爱心社十周年纪念暨蒋雯若奖助学金颁奖典礼,南京大学化工学院研究生助学金,
扬子晚报网1月21日讯(通讯员 齐琦 记者 杨甜子)60万元的起步资金、500余受助学生、3名“青年千人计划”年轻学者……这是南京大学“蒋雯若爱心社”历时十年交出的一份爱心“成绩单”。一代代优秀学生的接力,将“蒋雯若爱心社”的爱心故事延续了整整十年。日前,南京大学蒋雯若爱心社十周年纪念暨2017年度南京大学蒋雯若奖助学金颁奖典礼在仙林校区化学楼蒋雯若报告厅举行,历届优秀获奖学生代表分享了他们的感人故事。
2009级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本科生唐璜,如今继续在南京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我是在大三那一年拿到了蒋雯若奖学金的资助,当时成绩在全年级排名很靠前,并且平日里也有参加一些公益活动。” 唐璜表示,蒋雯若奖学金对自己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在当时,8000元对于一个本科生来说是一笔很大的数目,在经济方面自己每个月的花费基本可以自给自足,因此也不必花时间出去兼职赚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拿来学习以及参加各类活动。”大三时,由于自身条件的优秀,加上受到蒋雯若基金会的鼓舞,唐璜希望多一些时间在公益事业上,为社会尽自己的一份力,因此受命担任蒋雯若爱心社社长。
同样获得奖学金的,还有如今已是院党委副书记的李兴华,她分享了她在2007年时以博士生身份获得蒋雯若奖学金的经历;2005级本科生、2009级直博生、南京师范大学杨朕在校期间曾4次获得蒋雯若奖学金,他对蒋雯若基金会在他科研道路上给予的帮助表示由衷感谢,并表示会将这份爱心融入到教师这份职业中去。
据悉,为秉承蒋雯若女士解难帮困、扶弱励强的遗志,实现蒋雯若基金会助学助困的目标和宗旨,自2008年起,蒋雯若基金会捐资60万元,在南京大学设立蒋雯若奖、助学基金,支持和推动南大教育事业的发展。迄今为止,“蒋雯若奖助学金”设立已有十年。院已有261人次的本科生和248人次的研究生受到过蒋雯若基金会的资助。秉承蒋雯若女士精神,由历年奖助学金获奖学生为主组成的蒋雯若爱心社也走过了十年的历程,在一届届爱心社成员的共同努力下不断成长。
蒋雯若基金会理事长、南京大学镇江校友会会长、化院70届校友宋勤华先生谈到了设立奖助学金的初衷,他和蒋雯若女士、宋诚先生一家三口都是化院校友,对南京大学和化学化工学院有着浓厚的情结,秉承女士遗志,设立蒋雯若奖助学金,正是希望能够鞭策鼓励品学兼优的学子们,并尽可能为学生解决经济上的负担,从而没有后顾之忧地投入到学习科研中。他表示会将这项工作继续坚持下去,对获得助学金的同学进行持续资助直至毕业,也寄希望同学们能在日后继续从事与化学有关的工作,为我国的科技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文系作者 @河马 原创发布在河马博客站点。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暂无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