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认真拼读,规范书写(5分)

Rén shì wèile zì jǐ de xī wàng cái huó zhe de

二、反复推敲,用心选择(8分)

1.下列带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矗立(chù) 倭瓜(wō) 附和(hé)

B.爆竹(pào) 剥削(bō) 头衔(xián)

C.细腻(nì) 镌刻(juān) 簇拥(chù)

D.魁梧(kuí) 勘测(kān) 窘相(jiǒng)

2.下列字词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腊月 荣誉 玫瑰 兴旺 鼎沸

B.乘巧 凶悍 欺负 枯竭 咳嗽

C.蒜瓣 优雅 憧憬 锻练 挪移

D.尝试 魄力 甜密 幅度 气慨

3.下列成语中都与音乐有关的一组是( )

A.高山流水 曲高和寡 余音绕梁 响遏行云

B.震耳欲聋 弦外之音 余音袅袅 妙笔生花

C.雅俗共赏 雕梁画栋 不同凡响 宛转悠扬

D.四面楚歌 哄堂大笑 引人入胜 破琴绝弦

4.下列句子没有错误的是( )

A.“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慧”出自《杨氏之子》。

B.“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是《诗经.采薇》中的诗句

C.《春夜喜雨》是李白的一首五言律诗。

D.多读好书,可以丰富和提高我们的知识。

三、仔细读题,准确判断(说法正确的在括号里打“√”,错误的打“×”)(10分)

1.《望天门山》《赠汪伦》《独坐敬亭山》都是李白的诗作。 ( )

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劝告人们不要太过于悲伤。 ( )

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写了春天的景色。 ( )

4.朗读“孰为汝多知乎?”一句时应读出疑问的语气。 ( )

5.“没有花的绿地是寂寞的。”一句运用了拟人手法。 ( )

6.“伯牙善鼓琴”和“善哉”中的“善”的意思相同。 ( )

7.《红楼梦》中,王熙凤是一位泼辣狠毒的女子。 ( )

8.“桃园三结义”这个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诸葛亮、关羽和张飞。 ( )

9.《鲁滨孙漂流记》的作者是英国作家笛福。 ( )

10.“洛阳城里见秋风”的下一句是“欲作家书意万重”。 ( )

2018年毕业试卷(三)879 播放 · 1 赞同视频

四、调动积累,灵活运用(15分)

1.小学六年级的生活即将结束,我想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上诗词或名言)勉励自己,使自己在今后的生活中珍惜时间,勤奋学习。在离别之际,我还想祝愿我的老师和同学工作、学习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上诗词或俗语);祝愿我的母校办学质量越来越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名(鸣)声在外(补充歇后语的前半句)。(6分)

2.李瑶每个周末都忙于上各种补习班,简直______________,但她在平时的课堂里学习不认真,常常不能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班主任批评他这是___________。(请各填一个成语)(2分)

3.下面这幅书法作品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请用正楷字把题写的内容抄写下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此为题的文章是作者在_________________同志追悼会上的演讲。文中引用了司马迁说过的话:人固有一死,或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

4.空气对我们来说也是宝贵的。一切生命都需要空气。(不改变顺序,用上合适的关联词,把两句话连成一句话写在下面)(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潜心阅读,沉着答题(32分)

(一)阅读《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片段,按要求完成。

洗澡水的漩涡,紫罗兰的变色,睡觉时眼球的转动,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善于“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人,却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就。

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它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1.与“见微知著”意思有较大不同的成语是( )。(1分)

①一叶障目 ②一叶知秋 ③以小见大 ④窥一斑而知全豹

2、从这两段话中,我们领会到了什么样的科学精神?(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这样的句子读起来有节奏感,而且情感逐步递进深入。请仿写一个这样的句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课文,并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简要谈谈对“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理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短文,按要求完成。

粽子里的乡愁(节选)

琦君

异乡客地,越是没有年节的气氛,越是怀念旧时代的年节情景。

端阳是个大节,也是母亲大忙特忙、大显身手的时刻。想到她灵活的双手,裹着四角玲珑的粽子,就好像马上闻到那股子粽香了。

我最最喜欢吃的是灰汤粽。那是用旱稻草烧成灰,铺在白布上,拿开水一冲。滴下的热汤呈深褐色,内含大量的碱。把包好的白米粽浸泡在灰汤中一段时间(大约一夜吧),提出来煮熟,就是浅咖啡色带碱味的灰汤粽。那股子特别的清香,是其他粽子所不及的。我一口气可以吃两个,因为灰汤粽不但不碍胃,反而有帮助消化之功。过节时若吃得过饱,母亲就用灰汤粽焙成灰,叫我用开水送服,胃就舒服了。完全是自然食物的自然治疗法。母亲常说我是从灰汤粽里长大的。几十年来 ,一想起灰汤粽的香味,就神往童年与故乡的快乐时光。但在今天到哪里去找旱稻草烧出灰来冲灰汤呢?

母亲的粽子,种类很多,莲子红枣粽只包少许几个,是专为供佛的素粽。荤的豆沙粽、猪肉粽、火腿粽可以供祖先,供过以后称谓“子孙粽”。吃了将会保佑后代儿孙绵延。包得最多的是红豆粽、白米粽和灰汤粽。一家人享受以外,还要布施乞丐。母亲总是为乞丐大量地准备一些,美其名曰“富贵粽”。

端午节那天,乞丐一早就来讨粽子,真个是门庭若市。我帮着长工阿荣提着富贵粽,一个个地分,忙得不亦乐乎。乞丐常常高声地喊:“太太,高升点(意谓多给点).明里去了暗里来,积福积德,保佑你大富大贵啊!”母亲总是从厨房里出来,连声说:“大家有福,大家有福。”

乞丐去后,我问母亲:“他们讨饭吃,有什么福呢?”母亲正色道:“不要这样讲,谁能保证一生一世享福?谁又能保证下一世有福还是没福?福要靠自己修的。时时刻刻要存好心,要惜福最要紧。他们做乞丐的,并不是一个个都是好吃懒做的,有的是一时做错了事,败了家业。有的是上一代没积福,害了他们。你看那些孩子,跟着爹娘日晒夜露地讨饭,他们做错了什么,有什么罪过呢?”

每年的端午节来临时,我很少吃粽子,更无从吃到清香的灰汤粽。母亲细嫩的手艺,和琐琐屑屑的事,都只能在不尽的怀念中追寻了。

1.请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3分)

正色( ) 神往( ) 追寻( )

2.端午节是在我国农历的_______月______日,除了吃粽子的习俗,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为节日赋诗也是我国的文化传统。下面描写端午节的诗句是( )(4分)

①春风送暖入屠苏 ②碧艾香蒲处处忙 ③玉颗珊珊下月轮

3.文章围绕“富贵粽”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简洁概括。我们从中体会到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写“灰粽汤”,先总写_________,在分别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5.“母亲总是为乞丐大量的准备一些,美其名曰”的用意在于体现( )。(2分)

①母亲信佛,这样命名符合母亲的信仰。

②母亲祈愿吃了“富贵粽”的乞丐能够有福。

③母亲想让自己的粽子名字听起来有喜气。

6.小学阶段,我们学过的台湾女作家琦君的作品还有《 》,和这篇短文一样,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7、读了母亲教育“我”要如何看待乞丐的这段话后有什么感受?请联系生活谈一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作文

(一)童年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一次探寻只是奥秘的实践活动,一个充满仪式感的典礼,一场卯足劲儿的比赛,一次心仪已久的出游等等,凡是记忆深刻的动人的场景,都值得我们用手中的笔描绘,请写一写吧。

要求:注意详略得当,表达真情实感,题目自拟。

(二)不就,我们就要告别美丽的校园,告别朝夕相处的老师、同学,跨入新的学校,开始中学生活,请以“致__________的一封信”为题,给自己小学校园生活中印象最为深刻的人或景、物等写一封信,表达依依惜别之情。

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信的格式正确,内容具体,表达真情实感。

2018年长沙市小学毕业质量检测语文参考答案

一、人是为了自己的希望才活着的。

二、1.D 2.A 3.A 4.B

三、√×××√×√×√√

四、1.第一个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业精于勤荒于嬉"等。

第二个空:“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更上一层楼”等。

第三个空:门缝里吹喇叭

2.第一个空:疲于奔命、不亦乐乎等符合语境的成语皆可。

第二个空:舍本逐末等符合语境的成语皆可。

3.毛泽东;为人民服务;张思德;重于泰山;轻于鸿毛

4.之所以空气对我们来说也是宝贵的,因为一切生命都需要它。

五、(一)1.①

2. 见微知著,善于发间并不断探索。

3. 排比、反复(答对其一即可);仿写句式可以写排比句式,也可写反复句式,可用上“有所”,也可不用。

4.(略)提示: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是答题要点。

(二)1.严肃;向往;追忆(答案不唯一)

2.五;五;挂艾条、赛龙舟;②

3.文章围绕“富贵粽”写了母亲布施乞丐,祈愿他们有福,教育“我”心存善良,修福、惜福的事。从中体会到母亲是一个善良的人。

4.我最喜欢吃的是灰汤粽;包(煮)灰汤粽;吃灰汤粽;怀念灰汤粽(童年快乐时光)

5.②

6.《桂花雨》对家乡,对母亲,对童年的怀念之情。

7.(略)提示:联系生活谈感受是答题要点。
分类: 游戏攻略 标签: 暂无标签

评论

暂无评论数据

暂无评论数据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