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音乐能长久的流传下来?经典,当然是最为基本的一个条件。但是怎样的歌曲才能算经典呢?也许是一阕好词,也许是一曲好谱。但是还有那么一种歌曲,只要它存在,似乎就会必定成为一个经典,这就是群星合唱。掰着指头数一数,这么多年来不管是在欧美乐坛,还是在华语歌坛,群星合唱的歌曲总是屈指可数。我们为大家搜集了曾经最为流行的六首曲子,下面送给大家。

Do They Know Its Christmas

这首英国和爱尔兰众歌星为非洲赈灾录制的单曲,在1984年的圣诞前发行后,便一举拿下英国单曲榜圣诞冠军,于是便有了后来于1985年7月13日在伦敦、费城两地同时进行的“Band Aid”援非义演音乐会。之后又引发美国歌手的大团结,由迈克尔·杰克逊领军的“USA For Africa”于是诞生,令为非洲饥民的募款活动达到高潮。这首经典义唱《他们可知圣诞节来临》在事隔20年后的2004年,又推出了一个纪念版本,由一些新生代的歌手及合唱团演唱重新灌录,让音乐界的爱心薪火相传。

We are the world 1985

当英国歌手为非洲饥荒联袂演出的时候,美国乐坛自然也不甘人后。由黑人歌手哈利贝拉方提(Harry Belafonte)提出建议,之后获得众大牌歌手的鼎力支持,由昆西琼斯(Quincy Jones)担任制作人,在1985年2月28日,45位当红歌星云集洛杉矶的录音室,灌录了《We are the world》这首义卖单曲。

《We are the world》这首歌是由莱纳李奇和迈克尔杰克逊合写,两人用四天的时间写曲,莱纳先完成一部分,迈克尔杰克逊看到后灵感大发,一夜之间就把全曲写好。之后他们又花了两个半小时作词,为了普遍推广此曲,歌词也力求简单易学。单曲完成后推出问世,受到的欢迎难以想象,短短数周便卖出八百万张单曲,比之前的《他们知道现在是圣诞节吗?》更受欢迎。

莱昂纳尔·里奇

英美歌坛有了这两次成功的经验,认为可以为非洲灾民做的更多,于是由英国的鲍伯盖朵夫继续担任召集人,筹划英美两地歌星马拉松式的援非慈善演唱会,演唱会定名为《Live Aid》,于1985年7月13日分别在英国伦敦的温布利体育馆和美国费城的肯尼迪体育馆举行,两边接力进行长达十小时的义演。这场演唱会除了吸引爆满的现场观众,还经由七个人造卫星,传送到全球一百六十几个国家。而负责穿针引线的鲍伯盖朵夫还因此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提名。

We are the world 2010

2009年,迈克尔.杰克逊趋势,一时间全球悼念。2010年年初,海地发生大地震。美国乐坛海地灾民发起翻唱此曲,藉以筹措救灾费用。歌曲歌词稍有变动,演唱保留了原版Michael Jackson的演唱部分,并无他人来替代。

2010年2月1日下午,近百名美国明星齐聚好莱坞,重新翻唱并录制迈克尔.杰克逊在25年前的经典之作《we are the world》,再次携手为海地献爱心。此次合唱可谓巨星云集,席琳.迪翁、芭芭拉.史翠珊、詹妮弗.哈德森、凯耶.维斯特、乔纳斯兄弟、阿肯、亚瑟小子、麦莉.塞勒斯、贾斯汀比伯等好莱坞一线歌手携其他名人并肩站在录音棚深情献唱。录制过程中众明星一度情绪激动声泪俱下。

不过个人认为,这次的翻唱不如原唱,尤其是一些具有个性的歌星所加入的个性化演唱,不但没有画龙点睛,反而有点画蛇添足了。这点和后面我们即将介绍的为香港反击SARS所创作的《手牵手》颇为类似。

明天会更好

1985年美国群星演唱的《We are the world》在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1985年,也正好恰逢台湾结束日本殖民统治40周年,借此机会,台湾乐坛筹划了这首《明天会更好》。

这首由罗大佑作曲,群星作词的歌曲,旋律流畅上口,歌词简练深邃。1985年的《明天会更好》,无论从动机、调度、制作,到词曲、演唱、发行,都认为那已是台湾歌坛绝无仅有的一次绝响!

这首歌集结60位歌手合唱,但能有solo的歌手仅三分之一,每人两句接力,依序是:蔡琴、余天、苏芮、潘越云、甄妮、李建复、林慧萍、王芷蕾、陈淑桦、金智娟、王梦麟、齐豫、郑怡、江蕙、杨林。

副歌部份,第一遍由黄莺莺、洪荣宏接力,各唱四句,第二遍全部由费玉清独唱。全曲特别在于副歌放在尾声的运用,先是大合唱两遍,接著苏芮独唱,齐秦合音,再由余天独唱,苏芮合音,最后在大合唱渐弱,齐秦合音声中结束全曲。

其次,尾声重复副歌,歌手交叉合作,形成一次难得的团结之作。合作的意义凸显在歌手的反差性,唱摇滚的苏芮为演歌派大老余天和音,齐秦没有solo的机会,却在尾声不断为其他大牌和音,这使我想起每年看NHK「红白」,大牌交叉为其他歌手和音、伴舞,这在台湾歌坛,简直是罕见的事!(以上摘自百度百科)

最后哥们胡乱点评一下,这首歌除了歌曲本身给人深刻的印象之外,还有一个细节我一直难以忘掉。那就是费玉清独唱部分,唱完之后小哥那猛然回头之后的犀利眼神,简直可以秒杀世间万物了。

让世界充满爱 1986

随着《We are the world》以及《明天会更好》的流行,当时中国刚刚启蒙的流行音乐也开始了筹划属于自己的群星演唱会。虽然那个时候,我们这个社会对于流行歌曲的接受程度还处于极度不认同的状态,甚至有关部门规定了“三个流行歌手不能同台演出”的奇怪规定。但是,这都不足以扼杀尚在启蒙中的中国流行音乐。

1986年,在中国录音录像出版总社和东方歌舞团的支持下,《让世界充满爱》录制完成。同年5月,在文化部门的支持下,一场名为《让世界充满爱》的大型音乐会在首都体育馆举行,这也是文化部第一次表示了自己对于流行音乐的支持。

这首由郭峰作曲,陈哲作词的歌曲,在后来一直被认为是中国流行音乐史上最令人难忘的一笔。而在首都体育馆的百名歌星演唱会,更是让流行音乐正式走进了中国这片土地。

让世界充满爱 1998

1998年,我们遭遇了百年不遇的一次洪水。从远在祖国最北端的松花江,到长江全流域,再到最南端的珠江和闽江,一场洪水席卷了祖国南北。相信经历过那次洪水的同学们一定对当年朱总理怒骂的豆腐渣工程王八蛋工程记忆犹新,更不会忘了那场牵动亿万心头的九江保卫战和那句“保卫九江”的口号。

当时刚刚经历了辉煌的中国流行乐坛也用自己的行动,声援战斗在抗洪一线的人民和军队。事隔12年,这首《让世界充满爱》听起来依然会给人一种莫名的感动。而且相比于当年的百名歌星演唱会,这支MV也随着中国流行音乐的愈发成熟,而显得更精致也更具有时代气息。

公元一九九七

1997年对于中国近代史来说,是一个拥有非凡意义的年份。在这一年,中国政府恢复行使了对香港地区的主权,香港这个在外漂泊百年的游子,终于回归到了中国的怀抱。

这首由肖白作曲,靳树增作词的歌曲,正是在当年为了迎接香港回归祖国所创作的一首歌曲。而这首歌曲的演唱者,可谓是当时中国流行乐坛的一次大检阅。在经历了90年代流行乐坛从南北分庭抗礼再到北京一统天下的辉煌时代,中国终于拥有了属于自己风格的流行音乐。而在这首歌里,我们则可以看到众多当年活跃在中国流行乐坛的身影。

从词曲创作以及演唱水准来说,这首歌曲不管是在传唱程度,还是在影响深度以及广度方面,在当时的中国乐坛都达到了一个相对较高的高度。尤其是它所具有的时代意义,更是让这首《公元一九九七》成为了当时国内社会流行思潮的一个代表。

但是也是在1997年之后,中国的流行乐坛逐渐走向了下坡路。现在再欣赏这支MV,你会发现有的歌手已经难闻声息,有的歌手颠沛流离,甚至有的已经泯然于人世。那个曾经属于中国流行音乐的辉煌时代,已经随着曾经的那个时代而逝去。

永不分开 世界的爱

很庆幸,我们能够生活在这个跨越千年的时代里。在千禧年即将到来的时候,当时央视很火的《中国音乐电视》栏目录制了这首歌曲。这首融汇了大陆以及港澳台四地歌手的MV,一经播放,就成为了当时街头巷尾颇为流行的曲目。

和之前我们介绍过的群星歌曲一样,这首歌的主题依然是世界和爱。但是和之前的歌曲完全不同的,则是众多大腕在MV中的表演少了份激情,更多了份亲情。尤其是菲姐开场的一声天籁,更是迅速让人记住了这首曾经的千禧群星。

好好听听这首歌吧,挺好的。里面甚至还有极少出现在MV里的刘晓庆、夏雨、李小双等等。

手牵手

2003年,SARS病毒袭击了香江两岸,广东和香港一时间成为了抗击SARS的第一线。而随后SARS向全国范围内的蔓延,更是让那一年中国的夏天变得气氛凝重而让人惊恐。海峡对岸的台湾流行乐坛再次携手,由王力宏和陶喆共同创作的这首《手牵手》,汇聚了台湾近百名名歌手共同演绎,鼓励全国人民抗击SARS。

不知道大家当时对这首歌有没有印象,当时的笔者还是一名大三的学生,被封闭在校园的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这首歌曲的旋律一直回荡在校园的上空。虽然歌词并不太好记,但是那熟悉的旋律,在我的心中已然成为了那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留给我的最深刻的回忆。

北京欢迎你

这首歌我们实在太过熟悉了,但是有人说好有人说坏,有人喜欢有人想吐。本人不想评价!

但它必将成为所有中国人有关奥运记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来自http://www.pcpop.com泡泡网

分类: 源码分享 标签: 暂无标签

评论

暂无评论数据

暂无评论数据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