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芯片库”!湖北省农作物种质资源中期库项目开工
极目新闻记者 李碗容
通讯员 杨文 熊超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命脉”。11月10日,湖北省农作物种质资源中期库项目开工仪式在湖北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举行。这座即将建成的“种子方舟”总用地面积7673平方米。建成后,30万份种子可在其中“冬眠”,可满足湖北未来30年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需要。
湖北省农作物种质资源中期库项目开工仪式现场
湖北省地处南北过渡地带,受益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湖北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量丰沛、雨热同季,是作物种质资源大省。
多年来,湖北省农科院积极推进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先后牵头组织了五次大规模全省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并于1978年建成我国最早投入使用的三个省级中期库之一,收集保存有100多种农作物种质资源近4万份,为省内外科研单位和种业企业提供优异种质资源1.5万份次,选育出满足产业需求的水稻、玉米、果树等新品种200多个。
近年来,国家和各级政府重视种业和种质资源科研工作。我省大力开展湖北省农作物种质资源中期库建设工作。项目于今年2月获得项目建议书批复,今日正式开工建设。
湖北省农作物种质资源中期库效果图
新建湖北省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基础保存容量30万份,项目总投资约1.1亿元,总用地面积7673平方米,总建筑面积7270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6811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459平方米;配套田间设施试验及鉴定用地228亩,田间设施区建设耐旱鉴定设施、冷水池、资源繁种防护网等;购置种质库内设施设备、科研实验设施设备及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系统等。
湖北省农作物种质资源中期库项目开工仪式现场
省农科院党委书记刘晓洪介绍,建成后,湖北省农作物种质资源中期库将成为华中地区保存总量最多、品种最全、体系最完整、智能化水平最高的种质资源中期库,为打造国家种质资源鉴定区域中心,满足湖北及周边区域作物育种、基础研究、产业化发展需求打下坚实基础。
据相关调查,种业对农业增产的贡献率达45%,而优质的种质资源就是种业的“芯片”。省农科院研究员周雷告诉记者,农业种质资源是携带农业生物遗传信息的载体,农业生产上的优良品种都源于优异种质资源的发掘利用。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作物种质资源研究室副主任蔡海亚也谈到,“之所以说种质资源是种子的芯片,就是因为它是品种选育的物质基础。”他进一步介绍,种质资源通过鉴定摸清特性后,会和育种科研人员进行信息共享。育种工作人员就可利用种质资源的特性去改良现有的相关品种或者选育新品种。“中期库丰富的优质资源,就是要和农业科研人员共享信息,支撑整个农业发展。”蔡海亚说。
作为水稻育种研究科技人员周雷,活动现场他代表省农科院全体科研人员表态,将紧紧围绕粮食安全,积极开展种业“卡脖子”技术攻关,着力研发优质绿色高效农作物新品种和新技术,通过品种培优、品质提优、品牌打优,为科技支撑引领我省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贡献农科力量。
(来源:极目新闻)
本文系作者 @河马 原创发布在河马博客站点。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暂无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