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了吗(鸡娃骗局)鸡娃事件,“鸡娃赢家”忏悔录:中考杀进衡中、“六小强”后辍学,网红铁头称下个目标是衡水中学,
2022年北京中考将于6月24日举行,市重点、区重点、“六小强”、公立国际部一梯队、二梯队.........此刻,十万初三学子身处最后两个月的厮杀。与此同时,一些去年杀进顶流高中的牛娃却黯然退圈,默默留级、辍学、转轨。背后上演着“鸡娃赢家”的忏悔录。
1 辍学混迹星巴克自寻出路
“衡水中学楼群的轮廓在车窗外飞快划走,如同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主人公冒死越狱,冲向自由!”16岁少年杜宇从海淀初中牛娃、中考分数入围市重点,杀进“神校”衡中,如今辍学在家,这一路,他以极端的方式纠正被错换的人生。
早8点,北京地铁6号线青年路站,“时尚打卡圣地”朝阳大悦城与早高峰的汹涌近在咫尺。星巴克店内带插座的“工位”相继被“自由办公一族”占领。中学生模样的杜宇一脸稚气,他习惯了坐在潮流青年中间的那种违和感。喝着咖啡,打开电脑,背单词、练托福阅读、写作,偶尔“追番”。
“孩子,你怎么没上学?”每当被陌生人问及,杜宇淡淡一笑“我辍学了”。瘦长的脸颊、高颧骨、宽额头、一副近视镜,杜宇长着一张标准的“学霸脸”。2021年中考600多分,杜宇达到“六小强”录取线,由于非京籍,户口在河北,考虑日后高考,父母为他选择了“网红神校”衡水中学,目标清华、大北。
“同学的面孔、老师的风格、宿舍的气息,都给我莫名的压迫感,大家相互自鸡,我却学了个寂寞!”杜宇回忆起独自离家初入衡中时的状态,如同将一块巨石一步步背到山顶,体力完全耗尽,却要再次背起巨石继续赶路。巨石从山上滚落砸中头顶,成了杜宇挥之不去的噩梦。
“高一只上了一个学期就念不下去了,精神恍惚,状态低迷,甚至作业都无法完成,单元测试之前莫名发烧缺席”。杜宇的母亲刘敏说,孩子从小到大从没厌学过,父母一度怀疑他得了抑郁症、自闭症。为了逃避返校,杜宇偷吃泻药甚至催吐,由于疫情,他故意让自己发烧被隔离,每次做核酸巴不得是“阳性”。
去年,杜宇被迫休学,母子俩跑遍北京所有的三甲医院心理专科、专家门诊,还一对一请心理医生。杜宇排除了抑郁症、自闭症的可能性,他没有任何心理疾病,但多年的补课、刷题、考试已经令其身心俱疲,进入倦怠期。
刘敏给儿子的状态命名为“青春期厌学”。只要不去上学,不聊学习,杜宇立刻满血复活,休学在家日子,自己把生活安排的有声有色:跑步、打球、爬山、看书、看电影,跟老同学相聚。杜宇坦言:背井离乡去不喜欢的环境,面对一群不同频的人,失去了动力,更失去了希望。
拿什么补救孩子的学业?返回衡中留级一年?去北京民办高中复读?转轨国际学校?杜宇辍学后发现,初中时好友小高的中考成绩虽然比他低十分,同是非京籍,却考入母校高中的国际部,凭借性格开朗、多才多艺,小高在新集体里如鱼得水。
杜宇联系母校国际部,由于他是“往届生”,国际部无法接收。但这次经历却给杜宇打开了“公立国际部”这扇窗。他不断在网上收集招生考试信息,自己咨询,千方百计联系上岸国际部的老同学,给自己报班学托福,独自一人“赶场”学校加试。
刘敏说,儿子的真诚仿佛感动了上天,他通过短期培训拿下托福90+,很快赶上了朝阳区一所“二梯队”国际部的自主招生加试。凭借过往扎实的数理化功底和去年600+的中考分数,顺利“上岸”四年制国际高中班。今年9月,杜宇将和比他低两个年级的同学开启新的人生。
眼下几个月的学业断档期,杜宇选择每天在星巴克学英语,借助网上资源提前感受国际课程。午后独自坐地铁,耳机单曲循环着米津玄师的《lemon》和《打上花火》,游走于南锣鼓巷放空、散心。周末和老同学约一场球、一顿比格。他从不后悔被偷走了两年的时光,或许自己本来就是个“晚熟的人”。
▲高中生活2 退出“第一梯队“只为放过自己
在老师和同学们力挺下,海淀女孩雪花“全票”当选班长。老师和同学们从未介意她是中途转到这所国际学校的,更不会介意她是留级生,新环境让雪花彻底“破防”。然而,她始终不愿意谈及曾经的“高光时刻”——成功杀入“顶流牛校”却成了她走的第一段弯路。
雪花今年本该升入高二,却转来重读高一。第一次面对新班级做自我介绍时,吞吞吐吐说出“我来自XX学校国际部”时,全班一片惊呼——“第一梯队!”“四大金刚!”
“没有入围总好过半途而废!”雪花说,新班级不少同学之前中考也报考过公立国际部,中考成绩没上线或加试被淘汰,退一步选择了国际学校。
雪花的父亲王先生回忆,女儿小学、初中一路海淀名校,中考成绩和区排名都实现了“第一梯队国际部”免加试直接录取,他支持女儿本科留学。“我以为大家都是优秀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实则我们被甩了十八条街!”
进入高中,适应全科全英文授课只是第一道难关。她中考英语取得了满分,然而,高中第一次托福模拟测试却只有60分,班里早已拿下托福100+的同学比比皆是。王先生发现,公立国际部的疯狂“内卷”完全不亚于国内高考体系,“超前学习”成风,照比高考方向有过之无不及。一些孩子从小学就开始接触托福、雅思,初中开始为“爬藤”热身,参加竞赛拿奖提升背景。
大多数同学以自己学习为主,老师授课进度飞快,点到为止。雪花由于上课听不太懂,数理化知识漏洞应接不暇。跟不上进度、考试不及格,逐渐完全听不懂课。第一学期开始,恶性循环一发不可收。第二个学期,仅去培训机构补习英语就花费数万元。而数理化国际课程的补习更不知从何着手。
雪花眼看着同学们忙于各种国际竞赛或提前选修AP课程,提前考出多门满分,而自己的课内学习越发力不从心。熬到期末,雪花向学校申请留级一年被婉拒,无奈退学,转入私立国际学校重读高一。
面对退路,王先生充满遗憾,却不得不让孩子与学校“放过彼此”。上周,雪花和爸爸路过母校门口,“顶流”国际部的光环对于曾经的她,何尝不是枷锁?
(以上受访者为化名)
专家观点
▶ 朱培刚:新阶段发展目标与心理疏导没跟上
名师汇创始人、从事国际教育和中学生升学规划十余年的朱培刚老师说,为什么能通过中考成功上岸“六小强”或“一梯队”公立国际部等牛校后却成绩一落千丈,甚至退学、转校、留级?这并不能说明孩子的学习能力不够,而是到了高中,孩子的目标设定缺乏科学性、合理性,同时,心理疏导没有跟上。
进入顶流高中或公立国际部对学生而言意味着更大压力。但凡能拼搏上岸牛校的孩子,无论之前在怎样的初中,普遍身处“顶流”。即便进入新集体,他们依旧把自己的目标定在年级第一或前几名。然而,周围高手如云,无论怎么努力,或许都只是中等。沮丧、泄气、厌学的情绪与日俱增。同时,受教育“内卷化”困扰,很多学生都在提前学习、超前学习。
在这个阶段,家庭需要多与孩子沟通,设立合理的目标十分关键。比如,先设定一个中等生的目标,之后想继续提高需要怎样的路径。多和自己比。不与其他人做比较,才能活出自己的样子,才能不断进步,不被他人遥控。
总之,第一,家长和学生要利用好学校老师或机构老师,尤其是懂得欣赏孩子,赢得孩子信任的老师,一起做好家校沟通,帮助孩子成长。第二,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目标,减轻孩子心理压力。第三,不与周边同学比较,多给自己制定小目标,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去实现,不断收获成就感,如同翻越一个个小山丘,最终挑战更高的山脉。
▶ 于长勋:孩子回归自我,家长迷途知返
北大博雅教育研究院国际化教育中心主任于长勋认为,拼搏“上岸”却又从所谓“顶流”牛校退圈的学生,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正确的选择!
什么是优秀?优秀的标准是什么?在应试教育模式下就是高分,在国际化教育标准下是健全的人。分数高,代表学生在某些学科或某个阶段取得了一个数值,不代表学生的人品、能力以及创新思维等。
《一个北大学霸的抗抑郁史》这篇文章爆火,引发人们思考。什么是学霸?优秀的标准是什么?主人公考上北大后,身边全是各地状元,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即便喜爱文史哲,但考虑到家人认为学商科未来赚钱多,就报了光华管理学院,但自己对经济完全不感兴趣,最后把自己逼得抑郁。如果孩子及时从无法匹配的“牛校”离开将是人生一大幸事。
一些所谓“顶流牛校”实则不能称之为教育,只是教学。教学只是教育的一个方面,不是教育的全部。
有些孩子数理化不好,但他可能在其他方面优秀,但高考体系依旧是以同一个标准衡量所有学生。一些无法适应的孩子,如果家庭有能力进行多元化选择,退出公立体制、高考体系,是明智的。
然而,很多对升学执念的家庭,从小学、初中阶段通过“鸡娃”、补课上岸牛校,一旦步入高中,孩子却突然倦怠。因为孩子的能量被提早引发出来,导致后续能量不足。学习也好,人生也好,不是百米冲刺,而是马拉松。
此外,家长对待分数、成绩异常焦虑,在中小学阶段已经把孩子榨干,孩子在未来怎么可能有创新能力?那些从所谓“顶流牛校”退圈的孩子,回到原点重新出发,实则回归孩子本来的状态,家长最终迷途知返。反之,孩子一旦迷失,不能找回自我,找不到成就感,成功感,即使考高分,在压抑的状态下也无法长久。正所谓,如果孩子不幸福,考上清华北大又如何?年薪百万又如何?
作者 | 多多
本文系作者 @河马 原创发布在河马博客站点。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暂无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