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作者姓名:最人物 ID:iiirenwu

原出处:微信公众号

原文链接:“发出这段2分钟视频后,2500万人爱上了我”

27岁这年,“布衣探案”周嘉桐的人生突然拐了一个弯。

在此之前,布衣探案的人生几乎没有遇到过太大挫折,他形容自己的人生:“好像一路都挺平顺的。”2015年,他顺利从计算机专业毕业,机缘巧合之下,进入了一家传媒公司,在影视行业最蓬勃发展的那几年里,布衣探案参与见证了许多大型影视项目的执行与落地。在毕业第二年,他就有幸因为工作的原因,接待过《泰坦尼克号》的导演——詹姆斯·卡梅隆。后来,布衣探案讲起自己的这段经历,他将其形容为“人生中梦境般的滋养”。

“布衣探案”周嘉桐

“意料之外”在2020年初到来。

因为疫情,布衣探案所在的传媒公司深受影响,随着业务骤减,布衣探案决定辞职。在行业里奔跑到第5年,布衣探案的事业像突然被踩下了急刹车。

闲赋在家加上小区封闭,布衣探案突然多出不少独处时间,那时,他每天都会在抖音上看各类电影解说视频。 看久了,布衣探案开始思考,自己是不是也可以利用多年在影视行业内的“浸泡”,创建一个影视解说账号。在接受「最人物」采访时,布衣探案聊起最初决定成为一名创作者的那个瞬间,他说:“做这个决定几乎没有犹豫,开始的目的也特别单纯,就是想给大家分享一些好电影。”因为喜欢悬疑类电影,布衣探案给自己的抖音号取名“布衣探案”,名字之下,布衣探案最初分享的大多数电影都是悬疑类型。

“布衣探案”抖音号

在此之前,布衣探案的工作范畴并没有涉足过短视频领域,所以制作短视频的一切必备技巧,对他而言都是未知领域。回头看,虽然现在的布衣探案早已能够在一到两天的时间内,制作一期电影解说视频,可对彼时刚踏入短视频行业的他而言,一切都要从零开始:“画面怎么剪?文案怎么写?字幕怎么加?音怎么配?用什么配?”一个接一个的问题,被铺在了布衣探案的面前。也正因如此,他的第一支视频制作花费了近一周的时间。

2020年2月14日,布衣探案发布了自己第一支解说视频,而他选择的电影,则是克里斯托弗·诺兰的处女作《追随》。

布衣探案制作的第一支解说视频

聊起选择这部电影的原因,布衣探案说:“这部电影虽然被称为是诺兰的封神之作,却很少被提及,我当时就觉得,好的东西应该让大家都看到,于是选择了这部电影。”然而,这支聚集了布衣探案喜爱与心血的视频,在发布后之初只得到了十几次播放量,而在那之后他发布的第二支视频,也仅获得了100个左右的播放量。回忆起最初的摸索期,布衣探案说那时他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发10条,如果10条都没有激起水花的话,那就说明我不适合这种创作类型,不如趁早放弃。”

那时,布衣探案住在一间有独立卫生间的合租屋里,因为担心害怕打扰到合租室友,每次录制时,他都会搬着凳子坐到卫生间里,把电脑放在椅子上,一边看着屏幕上的文案,一边用手机录音。录制完后,再用手机进行剪辑。彼时正值疫情最严重的时期,家里不能叫外卖,布衣探案每周会定时下楼,一次性买上100块钱的食材,回到家中用清水煮熟,再拌上火锅底料一起吃。这样的日子,布衣探案一过就是3个月。而在创作上,转折在他发布第三支视频时到来,那天,布衣探案发布了电影《恐怖游轮》的解说视频,因为发布的时间已是凌晨,所以发布完布衣探案就睡了。

布衣探案制作的《恐怖游轮》解说视频

第二天早上一睁眼,他打开手机,突然发现那条视频拥有了几百万的播放量,布衣探案说:“看着后台那么多条评论,当时的感觉就是,太激动了。”以此为转折点,在之后的日子里,“布衣探案”的抖音号在短短几个月内,粉丝就飞快地从几十万、涨到了几百万,再到上千万。“布衣探案”也成长为抖音影视娱乐的标杆性作者。而在这一过程中,布衣探案也逐渐摸索出了自己独特的视频节奏与语言解说风格。在“布衣探案”每集电影解说的最后,他总会将自己对于这部电影的感受分享给大家,并在评论里与大家交流。对于分享,布衣探案说:“我没有遵循艺术手段,去给大家分析这部电影的优缺点,而是将我在看这部电影时,当下真切的瞬间传递给大家。”在布衣探案看来,他与粉丝的关系,更像是共同观看一部电影的朋友,而观看后的感受与共鸣,是他与粉丝之间最珍贵的联结。

布衣探案在视频下与粉丝互动

和布衣探案不同,编剧雷神的第一支视频,就抓住了流量。今年,是编剧雷神大学毕业的第16年了,谈起这些年来的经历,他形容:“我的人生,就是一个反复横跳的过程”。

“编剧雷神”郑雷

2005年,主持人专业毕业的编剧雷神因为一次比赛,结识了马东,以此为契机,他进入马东的团队,成为了一名策划。对于初入职场的编剧雷神而言,那份工作成为了他与社会最初的联结,而马东也被他称为“老师一般的存在”。但那时在编剧雷神心中,却始终埋藏着一个梦想——他想进入影视行业,成为一名编剧、导演。谈及对于电影的喜爱,编剧雷神说是源于小时候家里那台彩色电视机,那时,他常常坐在电视机前,观看电视台里随机播放的科幻电影:《E.T.》《2001太空漫游》《第三类接触》……回忆起来,编剧雷神说:“那时候根本不知道那些电影的名字,也不知道这些都属于科幻电影,后来长大了,才慢慢了解。”虽然不知道电影名,但是对于科幻片的热爱,却从那时起,就在编剧雷神心中埋下了种子。年少的编剧雷神常常一有空,就会钻进家附近的录像厅,有时候一看,就是一下午。那时,他就常常在设想,有朝一日能够拥有一部属于自己的电影。

“编剧雷神”郑雷

在梦想的推动下,2007年,编剧雷神迎来了自己事业中的第一次“横跳”——他决定辞去现在的工作,进入影视行业。

在和马东辞职时,马东对编剧雷神说了这样一番话:“影视这条路并不好走,但是如果你想做,我就支持你。”而编剧雷神则回复他:“马老师,有朝一日,我一定会请您来我的电影首映典礼。”

然而,一切都比编剧雷神想的要困难。梦想落地后,现实很快摆在眼前,真正进入电影行业后,编剧雷神发现,自己的梦想与现实之间,横着一条巨大的横沟。“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规则,我觉得最大的落差在于,因为我并不是科班出身,所以我可能第一时间对规则理解的不太透彻。”在影视行业折腾了几年,编剧雷神始终没有做出太大成绩,现实摆在眼前,编剧雷神不得不面对:“有时候就是这样,梦想与现实之间,总需要寻找一个平衡点。”2012年,编剧雷神进行了自己的第二次横跳——在朋友的邀请下,他回归电视台,再次成为了一名主持人。

之后的日子里,他一面做着主持人,另一面,他也未曾放弃过自己对于电影的热爱,一有空,他就坚持进行剧本创作,并且时刻关注着影视行业的动态。在之后几年里,编剧雷神曾去到好莱坞进行交换学习,而他写下的剧本,也在这一过程中被《速度与激情9》的导演林诣彬选中,计划翻拍成电影。与此同时,他还拍摄了自己人生中第一部电影《平行森林》。在一步步之间,编剧雷神逐渐走进自己最初的梦想。

工作之余,编剧雷神常和朋友们一起交流创作心得,在他的朋友中,有两位抖音影视类创作者。

在一次聊天中,朋友建议编剧雷神也去开设一个抖音号,原因是他们觉得编剧雷神“讲话有趣、观点鲜明且视角丰富,如果以短视频的形式对电影进行分析,应该有很多人喜欢看。”朋友的话引起了编剧雷神的兴趣,抱着试一试的想法,他开设了自己的抖音号,并取名为“编剧雷神”,之所以取名雷神,他说是因为自己在电视台做脱口秀主持人时,大家都需要有一个播音名,而“雷神”则是他那时的播音名。

“编剧雷神”抖音号

2020年7月,编剧雷神在抖音上发布了自己第一条视频,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编剧雷神的第一条解说视频就火了。在那条视频里,编剧雷神选择了电影《盗梦空间》进行解说,视频最终收获了50多万的点赞量,也给“编剧雷神”这个抖音号,带来了10多万粉丝。讲起那一刻,编剧雷神说:“手机都因为点赞卡住了,那种被流量冲击的感觉像做梦一样。”

《盗梦空间》解说下粉丝回复

因为曾经脱口秀主持人的身份,让编剧雷神在录制视频时,无论从表情还是语言的节奏上,都充满着趣味性与独特性。与此同时,编剧雷神也将自己的抖音号“编剧雷神”风格定义为“电影脱口秀”:他说:“我希望让那些对电影特别感兴趣的朋友们,会在其中获得到知识,而那些没那么感兴趣的朋友们,也能把我的视频,当作是脱口秀来观看。”“无论是谁,我都希望他们能够在我的视频里,有所获得”。

“编剧雷神”抖音号界面

带着这个想法,编剧雷神不断在内容上进行边界的拓宽,而导演、编剧与策划的多重身份,也在编剧雷神的创作中发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编剧雷神的第三次横跳,成功了。

对于每一位创作者而言,“灵感涌现”与“陷入瓶颈”在他的创作过程中,几乎是以相同的频率出现的。对此,布衣探案深有体会。在粉丝涨到2000万之后,布衣探案曾遇到过一段“停滞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的视频数据以及涨粉速度,相较于之前,都有了大幅度下滑。与此同时,随着作品风格渐渐被更多人喜爱,粉丝对于“布衣探案”更新频率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在过去的2020年里,抖音号“布衣探案”里的内容,都是由布衣探案一人更新,从选片、撰稿、剪辑、到录音,每一环节,都是由他亲自完成。

对于要不要成立自己的团队,布衣探案犹豫过很久。一方面,抖音上的大多数影视类账号,都是团队创作,团队创作的好处是:大家分工明确,速度更快,视频的更新频率也会被大幅度提高。但另一方面,布衣探案始终担心,成立团队后,大家是否能够把握“布衣探案”的节奏与风格,能否准确捕捉到每条视频想要传达出的情绪。最终,为了提高更新频率与拓宽影片类型,权衡之下,布衣探案还是决定组建自己的的团队。对他而言,这一过程并不简单,在账号数据瓶颈与团队磨合的双重压力下,布衣探案有过纠结、担忧与自我怀疑:“那种感觉就像是你走在一个桥上,你明知道前方还有很长的路,但却始终找不到平衡,只能握着拳头咬着牙坚持。”

“布衣探案”抖音号界面

对于编剧雷神而言,同样的创作困境,也在出现。对他而言,如何让专业知识与大众爱好所结合,创作出生动且丰富的内容,成为了编剧雷神在开设抖音号最初阶段,最困扰他的问题。纵使第一条视频就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在此之前,编剧雷神并没有太多涉足新媒体行业的经验。所以最初,他对于抖音号“编剧雷神”的更新频率、写稿节奏,以及大众的兴趣取向并不明确。他形容最开始创作的过程为“做实验”:“一方面你要调动大众的情绪,另一方面,你又要将自己的观点与知识融入其中。”

编剧雷神只能通过不断的摸索与调整,来寻找解法——通常,他会通过不同主题的视频,观众的点赞量与粉丝的评论,来感受大众对这一电影题材与呈现方式的接受程度。摸索中,他渐渐形成了自己的创作模式:每天,他都会在自己的脑海中寻找一个主题,这个主题可能是来自热搜,也可能来自他的自身经历,主题确定后,他会再将其与一部电影相结合——既有趣味,又有内容。

在这一过程中,对于编剧这一职业,编剧雷神也有了更多层次的理解:“比如大家现在很容易形容一部剧为‘烂剧’,可是我却觉得,这是一个选择的问题。”“就像站在一个分岔路口,编剧根据自己的判断选择了一条路,但实际上,观众喜欢的是另一条路。”编剧雷神希望,作为一名编剧、一名导演,自己能够始终保持和观众们走在同一条路上。

在这次接受「最人物」的采访中,无论是布衣探案还是编剧雷神,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一个概念——「频道」。

布衣探案说:“我把‘布衣探案’想像成是一个悬疑频道,虽然有的人可能不看悬疑频道,或者有的人可能只对其中一期感兴趣,但是他们必须要拥有这样一个频道。”

编剧雷神则说:“我不能保证所有人都喜欢我做的内容,但一定会有人喜欢,就像电视上的频道,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爱好,而总有人,会调到我的频道。”谈起未来,布衣探案讲起了自己曾经因为工作的原因,与张艺谋导演的一次见面,那次见面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张艺谋导演已经拥有如此高的地位,都依然那么努力地坚持创作,我们这些年轻的创作者,又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无论如何,我都不会放弃更新,哪怕有一天退休了,也会一直坚持做下去。”

“布衣探案”周嘉桐

而对于编剧雷神而言,在抖音上创作是一个分享的过程,也是一个“打破孤独”的过程。在编剧雷神长达十几年的编剧生涯中,他始终认为编剧是一项很孤独的工作:“很多时候,你在创作的过程中突然迸发出某种灵感,却无人分享与讨论。”而如今,编剧雷神常常会在自己发布的作品评论里,与粉丝进行互动讨论:“每当这时,我会觉得孤独的墙壁被打破了。”

“编剧雷神”郑雷

在抖音上,像布衣探案和编剧雷神这样的创作者还有许多,他们像是一个个微型屏幕,将不同的故事,通过自己的重构带到大众面前。而作为平台方,抖音也在陪伴着这些创作者们,一起成长与前行。

8月,抖音联合优质深度影评作者们一起,发起“影享力计划”,对优质艺术口碑电影进行扶持,首期合作电影就是曾入围东京国际电影节的《兔子暴力》。

而合作的创作者们,也各有风格:除了布衣探案、编剧雷神外,抖音还联合了小侠来了、贤于葛格、乌鸦电影、王小伍等在内的10名影视娱乐垂直类标杆作者参与。

他们通过各自不同的解读风格,对优质电影作品进行多维度呈现,在拉近创作者与用户之间距离的同时,也让更多优秀的作品被听到、看到、感受到。

通过活动,抖音希望能够为好的电影和创作者们,提供更为宽阔的舞台,同时也为大众,带来更多样与精彩的内容故事。

在这些被带来的故事里,人们看到了更多样的人生瞬间,也和这些创作者们,在某一个时刻,产生了某种共鸣。或许正如编剧雷神所说,在抖音,一些壁垒正在被打破,更深的联结,正在出现。

分类: 软件分享 标签: 暂无标签

评论

暂无评论数据

暂无评论数据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