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一下玖月晞的道歉地址。

说实在,看到玖月晞的道歉,我突然发现,这个锅可能真的不全然是玖月晞背。

因为在网文圈,对于创作取材态度是有分化的,这个分化从怼唐七就开始了,我记得那是唐七的书粉不敢在知乎上找我麻烦,并指责我在断创作者的后路,这些书粉说了一句“不看别人的小说,怎么写小说,生活中不可能接触到那么多人和事”,当时我是觉得这句话特别好笑,但我也有在想,为什么我的老师一再嘱咐我的是从社会、生活、历史中取材?

之后,我分别听了村上春树《我的职业是小说家》有声书,以及蔡骏的小说教授课程,玖月晞说要有专家意见,那就来看专家意见,村上春树和蔡骏都提到了,他们平时会收集事实素材,会把灵感记录下来,蔡骏也提到了看各种社科资料,推敲人物等等。

然后,最近呢,又看到有人推荐日本佐佐木智广《游戏剧本怎么写》,说可以学习里面的剧情、主题、结构思路,我看到书里也提了取材。因为书是讲游戏剧情设定,所以在取材方面,作者强调尽量不要去看游戏,从小说和影视里获取灵感。

作者在中文版第33页提到,创作故事材料分为如下三种:

话题库、创意库

图书、游戏、电影、报纸、杂志

角色和世界的设定

以上,话题库和创意库,是指平时个人记录的灵感、创意。

在34页提到,“内容原封不动地拿过来当自己的点子,这就成了抄袭。”因为这本书本来说的是游戏剧本创作,游戏和小说本身在表达形式上就不同了,所以这里的“内容”一定是指人物、情节、背景或者是三者的集合综合体,重点是不能把别人的内容当自己的点子。

按照这个标准,玖月晞就是在把别人的影视内容、小说内容当自己的点子……

另外,作者提到,可以致敬年代久远的东西,甚至把年代久远的东西当作底子,比如莎士比亚的剧本《罗密欧与朱丽叶》就是改编自亚瑟·布鲁克的叙事长诗《罗梅乌斯与朱丽叶的悲剧史》。

也就是说,以专业角度而言,写小说,借鉴他人小说内容,除非标明了同人文,或者二次创作,否则不能称之为原创小说,因此小说作者,看别人小说,要学的是题材、剧情结构、写作风格等等写作手法,而非写作内容。

来举例子。

写作题材,比如穿越重生,比如修仙升级,比如赘婿、比如面位无限流等等,这都是属于题材,里面具体内容可以各式各样。

剧情结构,就是我们常说的套路,男主人公被嘲讽啦,男主人公装逼打脸回去啦。女主人公被虐啦,女主人公清醒过来反虐啦。

写作风格,新媒体是短句风格。部分轻小说喜欢用修辞套修辞的长句。有些小说用词很干练,有些小说是“恐怖如斯X20”洗脑风格。

很多人说男频都是抄袭融梗,这就有点冤枉男频了,男频很多一个剧情结构用到天荒地老海枯石烂,还专门有人去扒剧情结构和大纲,跟编程一样,几章一个小boss,大boss大概在哪里开始埋伏笔,挂了多少个小boss后大boss再出场装逼等等——而且这种结构本身来源于游戏,而非小说,玩过PVE的人知道,打大副本时,先做地图任务,触发剧情进副本,然后先扫小怪,打小boss,最后大boss,有时候可能还要打前置小副本,所以男频写作有很多游戏术语,诸如换地图啦,打副本啦,第一个这么写的人,只是发现了可以把PVE结构转化为小说结构。

以上,其实一些写作教学书和课程,教的无非也是这些。但是一些新媒体写作课就比较无耻了,他会直接教作者去“洗稿”,把几篇文章内容凑一凑洗,甚至还出现了AI洗稿,小说也差不多,有些写作生成机,早在《锦绣未央》一案中就有人曝光过。

那么再回到《游戏剧本怎么写》这本书,剧本或者小说故事内容从哪里来?

作者比较推荐的是一个从设定人物中推敲而来,一个是从平时积累的灵感中来,为什么那么多网文作者喜欢泡知乎?因为知乎两性话题的运营真是人才,我经常看到我关注的男频作者会收藏点赞一些两性话题的答案……(原来,男作者是这么学习写女性角色的吗)

也就是说,在写小说,最困难的就是对内容的创作,你得想主题,弄明白自己的表达冲动是什么,主人公和主题的契合度,主人公的人物关系联线,以蒋胜男写《芈月传》为例,她自述前期准备大概是两年。

先秦历史资料本来就很难找,我可以证明这个时间积累是需要的,这正是写小说最花费心血精力的地方,也是小说创意小说内容值钱的地方。

可是玖月晞的这个声明,真的把这些花血本的作者的努力给抹杀了,她书里的内容怎么来的?

我之所以步入写作这一行,是因为不爱社交,喜欢独处,生活中最大的乐趣是看书追剧。英美、俄日、拉美文学;诗歌、散文、小说、戏剧;英美日剧,中外电影,我都喜欢,看得多且杂。阅读如交友。相隔时空,偌大世界千姿百态的人生里,却有着对人性对情感共通的理解,往往让我找到共鸣,觉得浩瀚宇宙,我虽是一粒尘埃,却也不孤独。

也就是说,玖月晞把别人花精力虚构的内容,直接提取了一下,就算取材了,还不标明出处,这样的写作和AI拼凑内容有什么区别?于正当初不也这么神速出剧本的?说不定AI拼凑得还比玖月晞快,比玖月晞好呢,或者AI拼个粗坯,再随便找个写手加工一下就可以了。

不过如我前文所言,玖月晞有这样的创作认知不奇怪,因为最早于正就跳出来说各抄一点没问题,然后被琼瑶打脸了。再后来是《锦绣未央》的秦简说自己作品字数大于被抄的书没关系,后来被一群作者打脸了。再后来是《楚乔传》作者潇湘冬儿说抄的也就是一些描述和金句,也就小几千字没关系,结果被萧如瑟打脸了。

因此,玖月晞的这种做法,参考于正和秦简的判例,是有问题的,也是不端正的创作态度。

事实上,网文圈这种拼凑洗稿现象很严重,就我所知的一些知名大站,编辑公然扫书给头部作者推荐新人脑洞,让头部作者把几个新人脑洞捏起来写,简直就是创作内卷化,我不能说是哪个网站,我只能说现代言情,尤其总裁文这块儿相当严重。

编辑为什么这么做,因为事实证明,抄知名作者风险大,那么,吸血欺负新人总比较安全吧?知名作者有书粉,新人谁认识啊?鉴于这个情况,别的路人怎么想我管不着,我只希望,知乎上那些来跟我争论写作取材的作者能明白,玖月晞这种写作方式的危害性,也请你们不要把剧情结构套路学习和“借鉴”内容混淆。

我知道,在网文圈里,是有一些无良编辑是直接让新人照着大神作品中译中的,但不是编辑这么做,就代表是对的,更何况你们今天赞同这种中译中、洗稿式小说创作,明天真想写个脑洞创意,可能面对的就是被某些头部作者吸血,还是编辑把你们献祭。

此外,我还真同意玖月晞说的标准,新时代嘛,不能总用老的一套标准,在资料非常容易获取的今天,原创小说的内容取材最最起码不该再出自小说。对于影视游戏,要借鉴的也不是内容,好比今年热播的《长安十二时辰》,灵感来自刺客信条+跑酷,但小说内容(人物、剧情、背景)是从历史资料中推敲来的,没人说《长安十二时辰》是抄袭《刺客信条》吧?

其实无论是《游戏剧本怎么写》这类教材,还是《长安十二时辰》这样的模范借鉴示例,都已经给出了标准,不是没有教程,不是缺乏标准,只是有人非要看着于正唐七秦简潇湘冬儿。

分类: 源码分享 标签: 暂无标签

评论

暂无评论数据

暂无评论数据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