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也行?(三国志13有哪些玩法)三国志13游戏介绍,如何评价《三国志 13》?,单机游戏 三国志13,
谢邀。
我如果说,《三国志13》还挺好的,多项素质历代前列,PK版有望成为经典……
是不是会挨骂?
或者招来同情的问候?“你刚玩《三国志》吧,快来玩11!”
先容我叨几句,不为了摆资格,只因为说《三国志13》好,得联系到这些。
我玩《三国志》系列超过二十年了。一代到十三代。NAMCO的三部——《中原之霸者》、《霸王的大陆》和PSP的《将星传》——也一部不拉。《吞食天地》一和二都是小学就打了。《英杰传》、《曹操传》等当然也没放过。《傲世三国》也玩过。智冠《三国演义》玩过。《郑问三国志》现在还在PC里。
唯一遗漏的三国题材游戏,大概是当时号称求伯君做的即时战略《官渡》还是什么,没碰过。
光荣公司的游戏,《大航海时代》1到4,《水浒》系列的《天命之誓》和《天导星108》都是双机种。《苍狼与白鹿》最后两代玩过。《太阁立志传》和信长系列当然是代代碰。《项刘记》之类也都摸过。三国和战国无双系列从PS2玩到PS4。
先问一句:
当大家骂《三国志12》和《三国志13》时,心目中理想的三国游戏是什么样的?
说一下结构,换句话说,大地图。
在《三国志1-6》,基本可以叫做双层式游戏,即:
大地图内政界面,战争进入战棋界面。
内政,外交,军事。
内政就是建设建设点点点。外交就是友好友好骗同盟。军事就是移动、攻击,来点计策。
之所以大家觉得《霸王的大陆》经典,是因为《霸》多一个,在内政界面和战棋界面下,还有一个战斗界面。排兵布阵,放强弩,扔炸弹,单挑。《群英传》就是学了这个,没学好。
《三国志7》和《三国志8》,其实是双层式游戏,加了一个武将视角。
是的,所谓单一大地图操作,是《三国志9》和《三国志11》才有的。《三国志10》的大地图除了战役,其实只是摆个好看。《三国志12》,是回归了《三国志1-6》的双层式,所以玩灌了9和11的人会骂。
《三国志13》的大地图,测试版出来那天,因为画质,就被骂过了。
但骂它的诸位有没有注意到:《三国志13》的大地图可以大尺度缩放(历代没有),可以转动(除了11代都没有),据点之多只有9代和10代可比?
而且,这一代的据点——虽然不能驻兵——是有用的?
昨天我用荀彧平兖州时,就是利用不断劝说据点归附,慢慢削弱了吕布的实力。这种感觉,历代少见。大概只有9代才有——9代的多据点,使其战略性爆棚。
在大地图、据点、大战略这一环上,除了9和11,没有哪代可以和13比。
而且,因为兵制,13代的大地图是有历代绝佳战略性的。
多说一句。论大地图战略性和整体结构,《郑问三国志》是经典,不下9代和11代,甚至有些地方还过之。当然,那游戏的数值设定乱七八糟,头像水平好的极好差的极差,玩不下去很正常。
大家都说《三国志13》的兵制学《创造》,是。
然而历代《三国志》的兵制,无一例外是花钱征兵,花时间训练,带出去打仗。还是反复劳动。
《三国志12》首创兵营涨兵制度,这是学《天下创世》。当然不科学,但好歹有点新意。
历代《三国志》为什么后期无聊?因为爆兵、屯兵、前线几百万大军对打。过瘾归过瘾了,真实呢?
中国在宋朝以前,不太会有“花钱,征募几十万常备军扎着”的事。在隋唐之前,则无府兵制。
征兵征兵,乃是征发。当然,三国时代,诸侯有私兵有部曲,但军队主体,还是战时征用。屯田的算是例外。
13代兵制,各城兵数用兵役人口定,带兵出发。可以集结会师,可以在前线找地方停留,只是要消耗兵粮而已。
许多人吐槽“为什么兵不能入城”,因为本来新野之类小县,就是容不下十万兵。
本代军队是可以长期驻守边疆的,只要你派得出粮食。我已经试过,后方城池轮流派兵到前线驻守以厚兵力,是可以的。
当然不如历代三国那么过瘾,没法随便就让前线二十万居民的城市白养五十万兵,但多少比较真实吧?我觉得PK版加上私兵部曲,就差不多了。
而且,因为这种兵制,《三国志13》是可以很好玩的。
以前,比如《三国志9》或者《三国志11》,战略性足够强,但也大多是后方运兵到前线,然后各据点或深沟高垒,或围点打援。
13代的好处是,平时不用管征兵,兵役人口在呢。出去打仗,多路进军。等你有几个城之后,会发现善用多路进军、集结,是可以打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类套路的。
没有《三国志9》那么华丽的中继点走位战略调动,但大致也不差。大地图战略,因为兵制,是有得打的。
外交。
13代的外交没什么好黑的。说历代最佳并不为过。
单挑。
13代的单挑,没什么好黑的。
《三国志》1-5,外加9,是无法操作的。甭比了。
7代也是回合制限制。8代不过如此。10代单挑不错,但比13强吗?真的?13的单挑至少体现了武力强大的好处(猜得到对手的牌),生克有四样。
10代其实也就是突刺克各类但怕回避,斩克切,切克回避,攒满气出大招。论氛围,不提了吧。
都说三国志12单挑历代最差,说实在的,不说打牌制度挺好的,也起码排到历代前六。为什么?还是那句:《三国志》1-5和9代,是无法操作的。6代很经典,还有特殊动画,那种事先排好五种套路,然后各安天命,真的好吗?
真可以说压过13的,也就是11,好在其丰富。
内政。
三国志11之前,内政出彩的是4、5和6。
4和6可以委政于人。有个政治家,很省心。
5代是政治担当官,一键解决。
9代很伟大,但9代的内政是大败笔,不提了。
11代的造房子……呵呵。
但已经是很得种田派喜爱的了。因为我认识的种田派,其实也很讨厌刷数据。他们想看见自己的收获。所以《天下创世》、《革新》、《天道》的玩家都爱种田:看得见自己的成果啊。
13代的内政,一般,好处是不繁琐,就是拖。与10代相去无几。
只是得多说一句,10代的陈情会累计,而13代,做内政期间也是可以处理其他命令的。这点很方便。
小地图战斗。
都在说13代小地图战斗差。那哪代比13代小地图战斗好呢?您会说12代?嗯。还有呢?
实际上,12代PK的小地图战斗本来就可能是历代最佳。当然讨厌12代的人不会承认的就是了。
三国志历代小地图战斗,哪怕不论画面,只看调度和战略,7、10、12和13都算是精品了。7、12和13都体现了据点和士气的重要性,10的伏兵和地形则无可取代。这一点各有千秋。
如上所述,13代的大地图战略只次于9和11而已,而那两代是没有小地图的。
美工。
不提了。13代绝对不差。10代以来,基本水平各异。但光荣的美工总是可以的。画面就不提了。光荣一向是靠美工的CG代替建模的。
当然,有人会说,10代和12代,城市比13代好看,有氛围。嗯,因为10代和12代的城市,是许多单张CG,而13代是一个3D大模型。
8代的城市很美——8代整个的风骨就很美,很三国。但8代城市千篇一律,跟7代一样。
人物个性。
5代之前,《三国志》人物没啥个性。5代的阵法和特技开始有了。8代开始加战法。
9代虽然为历代最经典,但人物个性其实一般,主要体现在战法熟练度和相性上。
11代所以了不起,一部分原因在于战法设定得惟妙惟肖。
12代虽然被众人骂,但从战法到特技,极为齐全。13代则是连战法到特技到适性。
再也没有比13代更精微刻画各武将个性的了。只有10代可比。
说到底,我们玩的不是数字,而是三国啊。
当然,当然,我已经知道了。
老玩家会说:
三国志13不能调兵,不习惯。
三国志13没有自宅,不能回家哄老婆过家家。
三国志13大地图上荒凉,没有三国志11的繁花盛开。
三国志13小地图画面潦草,不如全面战争。
三国志13不能像7代那么给人写信随意访问,不像10代可以随便拉家常和登用。
三国志13的个人扮演性跟《太阁5》,跟《大航海》比完全等于没有。
……
但我看见的是:
我玩通了英杰传十三杰,又开了半盘李肃190年,半盘文聘207年,交替感受下。
平时把地图拉到最大,看看广阔天空,飞鸟群起,做做活,看见城池上空时不时有点小对白。
找人聊聊天。试图提案但很少得到通过。出征时自领一军尽量想法子迂回夹击。
觉得挺好玩的。
当武将时,我可以试图认识人,争取有活干,打入圈子,随军出征,立功斩将。
当军师时,我可以去说服各据点从属本势力,扩张内政,出谋划策,指挥作战。
当君主时,我设置好重臣,就可以少操心某城市是不是治安不好,垂拱而治,每天琢磨大地图战略。
内政被简化过了,虽然略拖。征兵被简化过了,所以不用反复劳动。
习惯了以往建设内政、富国强兵、征兵训练、出去开战的诸位,大概会觉得这代没事做。我倒觉得,这代做君主可以真的做君主,不用考虑鸡毛蒜皮;做军师就真的要算无遗策,考虑内政外交,尤其是外交。
我听到有人说,这是个四不像,学哪代哪代不像。
是的,因为这是一个融汇的《三国志13》嘛,又不是此前任何一代的PK版。
好了,给结论。
《三国志13》,以本体对比其他各代的PK版。
大地图战略历代前三,只次于9和11。
小地图战斗见仁见智,我觉得只输给12。当然战棋爱好者会有不同想法。
外交历代第一。内政至少不繁琐。
单挑起码历代前三。
个人扮演,只次于10代。
——当然,一定有人说:大地图和单挑不如11,干嘛不去死?嗯,11也没有小地图战斗。
个人扮演不如10代,也不比8代丰富,为什么不去死?嗯,因为暂时还没有10代的耐久度和井栏问题,打仗也没有指挥这种无耻技和伏兵无敌。
小战斗还不如三国志12,为什么不去死?嗯,因为12没有大地图。
《三国志13》有一个很宽广的框架,只是现在还略空泛,有些地方不均衡。但确实铺的场子,或者说,野心,是历代最大的了。
加以调整,是足以成为经典的,看PK版和后续DLC了。
不像《三国志12》,一出来,就看得出,哪怕成为经典,也只能成为1-6代那个时代的经典。
以及:
我个人认为,最完美的《三国志》,是用《三国志》11的大地图,配给《三国志9》,加大量据点,大地图战略,实时,有10代的个人选择模式和12代的战法。
但我也知道这个玩意,KOEI做不出来。
最后说几句私人情怀。
三国志13有一个好。光荣的看家宝,即他们的死宅精神,包括音乐、美工、氛围、各类CG、水战中的火攻船、地名。我觉得很好。
在本游戏中,我最大的爱好很奇怪:是某武将独自在路上飞跑去另一个城时,周围山水起伏。
真是那五个字:关山度若飞。
所谓《三国志》,我一直以来的要求是,能给我一点三国的感觉。
何谓三国?13代新加的那些地名,广陵、甘陵、中山、巨鹿,是三国。英杰传里那些CG,是三国。夹击令对方大乱,是三国。
我不知道其他人怎么想。但《三国志》对我而言,首先是个三国游戏,然后才是个战略游戏。
所谓三国的感觉,对我而言,是这样的:
张佳玮乃聚众将,商议进兵。太常油煎饼谏曰:甜点国兵多将猛,将士齐心,不易征伐。张佳玮叱曰:安敢乱吾军心?喝叫左右将油煎饼入鼎烹之,自点兵马十万,克日出征。
令萝卜糕为先锋,率军五千,逢山开道,遇水搭桥。令麻糕领左军,玉兰饼引右军,各将兵二万,异道会于烤炉关。
却说萝卜糕引军当先,咖啡山前,正遇甜点国先锋巧克力。
两边射住阵角,萝卜糕提枪出阵,喝曰:“敌将领死!”
巧克力舞刀出迎。战不三合,拖刀便走。
张佳玮知前军得胜,大喜,急令追击。大军逶迤,转过山角,但见前面狼烟四起,隐约有百万大军。斥候报来,张佳玮大惊,顾左右曰:“吾中计矣,可速回军。”或曰:“主公休慌,此乃甜点国陈旌虚兵也。”正犹豫间,一声炮响,甜点国伏兵突起。左有提拉米苏,右有咖啡慕司,踞住高处,乱箭如雨价射来。
张佳玮兵马大乱,前后践踏,死伤不计其数。张佳玮拨马疾走,前面摆开一彪人马,视之,乃甜点国骠骑将军菠萝包也,横刀喝曰:“泼贼休走,下马请伏!”
张佳玮正慌忙间,忽见尘头起处,萝卜糕引数十骑,撞进菠萝包军中,手起一枪,刺菠萝包于马下,就卫护张佳玮,杀出重围。张佳玮叹曰:“非卿则危殆矣。”正走之间,探马报来:“麻糕中了敌军火计,辎重尽毁,已败回来了。”又探马报曰:“玉兰饼将军于山道中伏,亦败回来了。”张佳玮涕下曰:“悔不听油煎饼之言,丧师辱国,吾之罪也!”以及,冲下面这个,我就觉得,他们还是想做个好游戏的。我会一边继续玩13,一边等他们的PK版。
这是三国志13的长安。
这是汉长安复原图。
最后一件事。
作为一个玩了许多代游戏,而且有些顽固不化的老游戏爱好者——我现在最爱玩的依然是《三国志9》、《太阁5》和《大航海时代2》,《最终幻想》我只认6和9,仙剑我只认1——我想为《三国志12》和《三国志13》多说两句。
有些新游戏所以会遭遇恶评,是因为:
A 可能确实糟糕。
B 可能不太符合老玩家的习惯和审美。
我知道习惯两个字,对玩家的意义。我们会固执地相信自己玩得最溜的那一代是最经典的,而无视其荒诞。因为时间长了,糟糕的地方都被修改器或习惯给过滤了,剩下的与其说是优点,不如说是情怀。
《三国志13》有些地方是很糟。
但有些地方,可能仅仅是出于:还没习惯。
9代的兵法偶然性、10代的元戎和井栏、11代的盖房子和阵不能驻兵,刚出来时可是被骂得一塌糊涂的。
本文系作者 @河马 原创发布在河马博客站点。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暂无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