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旅途里,总是极力避免去所谓的古镇,除非那地方还保留着以前的节奏(比如我的重庆纪录片下集片头里的【走马古镇】);或者是那地方在灿烂几千年后变得萧条与破败。

前者安静闲适,有本地土著居住,也做做小生意,有叫卖小时候的味道,也有落入“古镇俗套”的千篇一律,总体而言有点想商业化但又热闹不起来,自然也不能太期待有旅游服务的存在。

巫溪县的【宁厂古镇】明显就属于后者,因为看得出来当地政府想要去开发和保留,但是当我到达那个地方的时候才发现,宁厂古镇早就破败不堪,真想要去旅游开发,估计修缮费用绝对不是个小数。

也正因为这样,宁厂镇算是在等待中日渐腐朽。

宁厂古镇的灿烂是离不开这口泉的,我蹲下尝了一口:咸死个人!

掰着指头往前数,宁厂古镇就靠这口【白鹿盐泉】从4000年前就开始产盐,并一再占据四川地区20%的盐产量——由此可窥见当年这个宁厂镇的盛世辉煌。

“日有千人作揖,夜有万盏明灯”说的就是这样的一个地方。

那时候的宁厂古镇聚集了大批盐工,船夫,纤夫,马帮,以及湖北和陕西的盐商;到了后来发展成了移民小镇,无数无房居住的外来人口就干脆沿着宁厂古镇的半边街搭建简易居所,辛苦一生,其实也就为几个“袁大头”。

不过以前的盛世繁华,终究还是抵不过时代的变迁,随着制盐工艺的进步,宁厂就慢慢萧条直至破败,故人一走,房子自然也就塌了。

而事到如今,宁厂镇繁华的“半边街”倒真像个半边街,因为大半房屋和吊脚楼都人去楼空,摇摇欲坠,还在镇上居住的也没几户人家了。

所谓“半边街”,并不是指长度上的一半,而是指只有一侧房屋建筑的街道。

因为宁厂镇的街道是一直沿江的。

听说以前的江面非常宽阔,但自从上游修了电站,水位就浑浊下降了,而这船自然也就跑不了。

镇上有些老房子没塌,但是上了锁,我凑进窗户的格栅一看......

赫然两口棺材!

后来我发现这镇上不少的老房子里都置放有棺材,有的裹了塑料布,有的已经腐烂......不知道是风俗还是真的是在存放。

总而言之,宁厂古镇这个地方若是喜欢废墟文化,那倒是可以去看看的,只要不嫌它太远。

我的重庆纪录片和游记

分类: 源码分享 标签: 暂无标签

评论

暂无评论数据

暂无评论数据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