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支付将“走下舞台”?
你知道吗?在二维码出现之前,一维码曾经也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比如,工业、金融、医疗卫生与邮电等领域。由于一维码的信息容量很小,如商品上的条形码仅能容纳13位的阿拉伯数字,所以使用范围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二维码自诞生以来,目前全球已经存在250多种二维码标准,比较常见的有QR码、DM码、GM码与CM码等。其中,国际主流标准是以QR码和DM码为代表。国产二维码标准是以GM和CM标准为代表的。这两个标准是中国工信部于2006年5月颁布的两项国产行业推荐标准。
二维码支付是由支付宝正式引入中国市场的。在二维码支付方案下,商家可把账号、商品价格等交易信息汇编成一个二维码,并印刷在各种报纸、杂志、广告、图书等载体上发布。 用户通过 手机客户端 扫拍二维码或商家使用电子支付工具扫描用户的付款码,便可实现与商家账户的支付结算。 最后,商家根据支付交易信息中的用户收货、联系资料,就可以进行商品配送,完成交易,操作简单方便被广泛使用。后来腾讯在2013年8月5日发布微信5.0版本,开启了微信二维码支付模式。
由于支付机构的二维码支付从根本上绕开了银联,快速占领线下市场,使得银联的线下市场遭受了极大的威胁。银联为了巩固自己的市场,也推出了《中国银联二维码支付安全规范》与《中国银联二维码支付应用规范》,为其成员机构建立了统一标准,以实现银行与非银行支付机构间的互联互通。
不过考虑到支付渠道如果为两大商业公司进行垄断,时间长了之后可能会收取服务费,那么到时候对人们的生活就会有影响,也因此央行正式推出数字人民币。
数字人民币还有一个最大的优势就是在支付的时候不需要互联网,收款方和付款方都可以进行离线支付。数字人民币的个人信息保护机制更加健全可以通过手机号进行匿名账户的注册,这样的话在第三方平台进行购物的时候他们就难以查询到个人真实信息,在保护个人信息的同时也可以防止诈骗犯诈骗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那么数字人民币出现之后微信和支付宝支付会不会暂停使用?其实,数字人民币出现之后只是会更加丰富大家移动支付的渠道,更加方便,人们进行移动支付并不会关闭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数字人民币的出现可以防止支付渠道被商业公司所垄断更方便维护支付安全。
本文系作者 @河马 原创发布在河马博客站点。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暂无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