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拟建库针对性服务 让这个群体端稳互联网"饭碗"
原标题:新就业形态群体权益如何保障?甘肃拟建数据库针对性服务
11月22日至25日,甘肃省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在兰州市举行。瞿杜熙昕 摄
中新网兰州11月25日电(闫姣)快递员、配送员、网约车司机……近年来,民众依托互联网平台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数量大幅增加,就业趋灵活化、新兴化,该群体权益保障亦日益成为社会热点和难点,引发广泛关注。
甘肃省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有快递行业基层网点从业人员、外卖配送员、网约火车司机、网络预约出租车司机、网络直播营销人员。
22日至25日,甘肃省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在兰州市举行。多位人大委员就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公平就业、劳动报酬、劳动安全、职业伤害保障、社会保险落实等权益保障建言献策。
“建立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动态数据库,利用大数据共享,打通数据壁垒,实现多部门数据共享,切实摸清底数,提高服务针对性。”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委员、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委员吴仰东说,还应建立健全该省统一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统计标准,明确劳动关系认定标准,制定分行业、分职业、分工种的参保缴费政策,构建不以建立劳动关系为前提的职业伤害认定和社会保险待遇制度。
图为兰州外卖员骑车通过积水路面(资料图) 九美旦增 摄
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李维平建议,甘肃应在办理相关手续、经营场所、税费优惠、人文关怀、技能培训、信息对接等方面给予方便和照顾,增强新就业形态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杨元忠建议,根据新就业形态的变化,进一步加强平台企业用工管理、社会保险制度设计,推动建立多种形式、有利于保障劳动者权益的劳动关系。
据中国国家统计局今年初发布数据显示,涵盖新业态工种的中国灵活就业人员已经达到了2亿人左右。
本文系作者 @河马 原创发布在河马博客站点。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暂无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