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居中,二号黑体,一般在20字以内) (——如有副标题,则为小二号黑体,右对齐)

作者1,作者2(四号楷体)(作者姓名为两个字时,姓名之间空一格)

(1. 学校和院系,省市 邮编;

2. 单位全称,省市 邮编)

(五号楷体,单位写全称,非省会城市前加省名)

摘要: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即不阅读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需说明论文研究工作的研究目的、采用方法、主要结果和所得结论。背景介绍语句建议不用或最多不超过一句。过去的研究细节和未来的计划不应在摘要中出现。摘要叙述要完整、清楚、简明,一律采用第三人称表述,不宜使用“文章”、“作者”、“笔者”等作为主语。尽量少用特殊字符及由特殊字符组成的数学表达式,并避免出现对图、方程和参考文献的引用。对已经为大众所熟悉的缩写词,可以直接使用;对仅为同行所熟悉的缩写词,应在第一次引用时写明中英文全称。摘要的内容不能与引言和结论的内容重复。

“摘要”两字小五号黑体,摘要内容小五号仿宋,摘要字数:250~400字。

关键词:关键词1(该文内容所属二级学科名称);关键词2;关键词3;关键词4;如有需要,第5及其后的关键词是有利于检索的其他关键词。(关键词4~6个)(见注1)

中图分类号:查阅《中国图书馆分类法》)(见注2) 文献标识码:查阅补充(见注3) 文章编号:

以下紧接英文题目、作者姓名及所在单位的英译文、摘要和关键词的英译文,全部使用Times New Roman:

Low consumed power design of the hand-hold device based on AT91RM9200

(与中文题目对应,三号,粗体,除题目的首字母及专有名词的首字母大写之外,其余用小写)

ZHANG San1, LI Siwu2

(姓在前,全部大写,名首字母用大写,其余小写,字号五号)

(1. Department of …, X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Xi’an 710048, China;

2. China Yangtze Three Gorges Project Development Corporation, Yichang, Hubei 443002, China)

(单位:Times New Roman,五号,居中,单位及其所在城市名用斜体,邮编除外。)

Abstract: This paper presents a fast arc detection method which is used for scanned line-drawing graphics recognition. It is a kind of method which is from arc supposition to arc verification. Firstly extract the skeleton of the line-drawing image, then use the piecewise linear polygon to approximate the skeleton for more simplification and reducing the quantum of data. After that, the local discrete curvature of every dominant point of the linear polygon is calculated and the discrete curvature is used to assume some arcs exist locally. Finally the hypotheses are verified by mapping the hypothetical arcs’ back into the original image according to the arcs’ circle parameters. This proposed method has the advantages that it can deal with the conditions of rupture, intersection and overlapping and it is robust and fast.(与中文摘要意思对应,语言流畅)

Key words: computer application; graphics recognition; arc detection; image skeleton; discrete curvature; line drawing(关键词除专有名词外都用小写。摘要及关键词字号为10号)

(英文摘要及英文图表说明的具体要求见注4)

以下正文除各部分标题、插图和表格外,一律用五号宋体,具体字体要求见注5,正文为1.25倍行距。正文中的标点符号、括号均用全角。

0 引言(四号,黑体)

应简要回顾本文研究工作的背景和研究目的,一般400~600字,不超过800字。

注:正文中第一次出现的英文简写要写明中文名称和英文全称,格式:中文名称(英文全称,英文简称)如: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

1 一级标题(同上)(参考文献出处及注释序号不可标注在文中题目、摘要及一二三级标题上)

1.1 二级标题(五号,宋体,加粗)科技论文一般用至三级标题,个别有的用至四级标题。

1.1.1 三级标题(五号,宋体,加粗)

图表名称的格式:插图名称标注在图下方,居中,汉字用宋体;表格名称标注在表格上方,居中,汉字用黑体,数字、英文用Time New Roman,罗马字用Symbol,字号小五。图表需按顺序排列并在文中给出相应引用文字。

表1 表题……(表格要求见注6)

Tab. 1 ……

表格以序号、名称的格式标注,居中,中英文对照,表格为三线表,表中字体六号,汉字用宋体,数字、英文用Time New Roman

注:表注用六号宋体,左对齐

1.1.2 三级标题(五号,宋体,加粗)

注:图注用六号宋体,左对齐

图1 图题……图形要求见注7

Fig. 1 ……

a—…;b—…;c—…;d—…

a-…; b-…; c-…; d-…

有横纵坐标的图须补充横纵坐标名称和单位,多幅分图要补充中英文分图题,中文在上,英文在下,置于英文图题下方。图号和图名用小五号宋体,图下居中。

1.2 二级标题(五号,宋体,加粗)

2 一级标题

注释统一采用页下注:小五号字体,按在同一页面中出现的先后,在被注文字右上角依次编排序号,序号采用 ❶,❷,❸……形式。

参考文献出处标注:参考文献的序号在正文中以[ ]标注出,字体:Times New Roman,字号:五号,上标,颜色:蓝色,按照被引用的顺序标注。

例:……年产量居全国之首[1]。

……年产量居全国之首[1~3]。

……年产量居全国之首[1, 3]。

文献[1]指出:……

当引用一次文献时,引用作者须与文后作者对应,能引用一次文献的最好用一次文献标注,建议引用最近5年公开发表的文献,“已有研究发现、国内外学者发现、根据相关文献”等内容后要给出相应文献。

3 结论(同上)

本文给出了…… (结论内容不能与摘要和引言内容重复。)

致谢(可选)

应向对论文有帮助的有关人士或单位表示谢意,已经是本文作者之一的不需要再次致谢。

[参考文献] (References)(中文黑体五号,英文Times New Roman五号)

文献正文中所有非英文文献需写出对应的英文译文(小五号宋体,英文为小五号Times New Roman编号两侧加中括号“[ ]”。)

文献示例如下:

[1] 曹雪菲,寇卫东,党岚君,等. 基于身份公钥的后三代UMTS安全漫游方案[J].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08,3(1):1-5.

CAO X F, KOU W D, DANG L J, et al. B3G UMTS secure roaming scheme based on ID-based cryptography[J]. Sciencepaper Online, 2008, 3(1): 1-5. (in Chinese)

[2] 纳尔逊 J. 太阳能电池物理[M]. 高扬,译.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NELSON J. Solar powered battery-physics[M]. Translated by GAO Y. Shanghai: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Press, 2011. (in Chinese)

[3] SARWAR B, KARYPIS G, KONSTAN J, et al. Item-based collaborative filtering recommendation algorithms[C]//Proceedings of the 10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orld Wide Web. Hong Kong: ACM, 2001: 285-295.

[4] ……

其他注意事项:

1. 关键词要求

关于关键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学会学术部于2002年8月22日发布规范,指出“必须在摘要后列出不少于4个关键词”,这些关键词按以下顺序选择:

1)第一个关键词列出该文主要工作或内容所属二级学科名称。学科体系采用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学科分类与代码》(国标GB/T 13745—92)。

2)第二个关键词列出该文研究得到的成果名称或文内若干个成果的总类别名称。

3)第三个关键词列出该文在得到上述成果或结论时采用的科学研究方法的具体名称。对于综述和评论性学术论文等,此位置分别写“综述”或“评论”等。对科学研究方法的研究论文,此处不写被研究的方法名称,而写所应用的方法名称。前者出现于第二个关键词的位置。

4)第四个关键词列出前三个关键词中没有出现的,但被该文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事或物质的名称,或者在题目中出现的作者认为重要的名词。

5)如有需要,第五、第六关键词等列出作者认为有利于检索和文献利用的其他关键词。

2. 中图分类号,请参阅

http://www.ztflh.com/

说明:

1)标引时,根据文章内容,再结合中图分类法类目的设置,分类号类目确定到3~6级范围内。

2)文章一般标注1个分类号,多个主题的文章可标注2~3个分类号,主分类号排在第一位,多个分类号之间应以分号分隔。

3)有些学科内容应用到另一门成为另一门学科的理论、方法时,一般分入应用到的学科。如生物政治学,是一门运用生物科学的成就研究人类政治生活的本质和规律的学科,因此不宜入生物学而应入政治学。

4)对于有些学科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中并没有列入,在这种情况下,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列入最相近的学科。

3. 文献标识码

文献标识码是按照《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规定的分类码,其作用在于对文章按其内容进行归类、以便于文献的统计、期刊评价、确定文献的检索范围,提高检索结果的适用性等。具体如下:

A—理论与应用研究学术论文(包括综述报告);

B—实用性技术成果报告(科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总结(社科);

C—业务指导与技术管理性文章(包括领导讲话、特约评论等);

D—一般动态性信息(通讯、报道、会议活动、专访等);

E—文件、资料(包括历史资料、统计资料、机构、人物、书刊、知识介绍等);

 说明:1)不属于上述各类的文章以及文摘、零讯、补白、广告、启事等不加文献标识码。

2)中文文章的文献标识码以 "文献标识码:"或"[文献标识码]"作为标识,如:文献标识码:A

3)英文文章的文献标识码以"Document code:"作为标识

4. 英文摘要及英文图表、图题的要求

英文摘要应满足以下几个要求:1)对照中文摘要,翻译要完整、清楚、简明,尽量简化一些措辞和重复的单元,如:不用at a temperature of 250℃ to 300℃,而用at 250-300℃;2)尽量用短句子,并避免句形单调;3)用过去时态叙述作者工作,用现在时态叙述作者结论;4)可用动词的情况尽量避免用动词的名词形式,例如: 用Thickness of plastic sheets was measured,不用Measurement of thickness of plastic sheet was made;5)注意冠词用法,不要误用、滥用或随便省略冠词;6)避免使用一长串形容词或名词来修饰名词,可以将这些词分成几个前置短语,用连字符连接名词组,作为单位形容词(一个形容词);7)删繁从简,如用increased代替has been found to increase;8)组织好句子,使动词尽量靠近主语;9)不使用俚语外语表达概念,应用标准英语,尽量用简短、词义清楚并为人熟知的词,慎用行话和俗语;10)文摘词语拼写,用英美拼法都可以,但在每篇文章中须保持一致;11)取消不必要的句子或修饰词,如It is reported ……;Extensive investigations show that ……;The author discusses ……;This paper concerned with ……;文摘开头的“In this paper,”等。

5. 字体要求

正体:1)固定的已知函数或数学运算符,如sin、cos、tan、cot、sinh、arcsin、arctan、exp、lg、ln、d、¶、D、d、div、det、max、min 等;2)几个特殊常数用正体,如 e、π、i[=(-1)1/2];3)量的单位,如m、s、N、MPa等;4)用于构成十进倍数和分数单位的词头,常用的如k、M、G、d、c、m、m等;5)5个特殊集合用空心正体,

(自然数集或非负整数集),(整数集),(有理数集),(实数集),(复数集)。

斜体:1)物理量的符号、数学中的变量名称和一般函数(如f、g等)用斜体单字母表示,需要区分时可加下标;下标中由文字转化来的说明性字符用正体,由变量转化来的用斜体;2)特征数,如Re(雷诺数)、Eu(欧拉数)、Fr(佛汝德数)等;3)化学中的旋光性、构型、取代基的位置等符号,如l-(左旋)、trans-(反式)、iso-(异)、O-(邻位)等;4)生物学中的属及属以下的拉丁学名;5)矩阵、矢量、张量的名称用黑斜体表示。

全文的标点符号除了参考文献使用的实心圆点“.”之外,其余各处所用的标点符号应与所用的语种一致。在外文中,每一个标点符号后面宜空一个字符。

6. 表格要求

表格的表头使用“量符号/量单位”的形式,如表1所示。表内汉字用六号宋体,外文和数字用六号白体。全文的表格按在文中出现的次序编号,表号相应为表1、表2、……等。文中的表格均需补充相应英文名称,表号相应为Tab. 1,Tab. 2……。表格应紧接在文中第1次引用之处的后面,而不在其前面或很远的后面。表题用小五号黑体,表上居中。表注用六号宋体(其中的数字、英文用六号Time New Roman体),左对齐。

7. 插图要求

线条粗细:轮廓线、曲线等图中的主要部分用0.3 mm,尺寸线、指引线等辅助部分用0.15 mm。字体:汉字用宋体,数字和英文用Time New Roman。中英文字号:六号。纵坐标和横坐标应有说明,物理量或变量(用斜体)与单位(用正体)之间用“/ ”分隔(如图1所示),而不将单位用圆括号括住直接置于变量之后。如果单位是组合单位,须将整个单位用圆括号括住置于变量和斜线“/ ”之后[如a/(m/s2)];如果单位中的分母也是组合单位,分母应加圆括号,如c/[kJ/(kg×℃)];组合单位中的斜线不应超过1条,必要时使用负指数的形式。

全文插图按在文中出现的次序编号,图号相应为图1、图2…… 文中的图均需补充相应英文名称,图号相应为Fig. 1,Fig. 2…… 插图应紧接在文中第1次引用之处的后面,而不在其前面或很远的后面。图号和图题用小五号宋体,图下居中。图注用六号宋体(其中的数字、英文用六号Time New Roman体),左对齐。

8. 参考文献的标注方式

文中引用的参考文献,作者均应认真阅读过,并在正文中被引用之处的右上角按其被引用的顺序标注编号,在正文最后按此编号顺序列出参考文献,建议引用最近5年公开发表的文献,编号两侧加中括号“[ ]”,设为上标,蓝色,便于读者直接看到。

⑴ 编著者和译者姓名写法

中外作者一律姓前名后;欧美作者的姓全部大写,名用缩写但不加缩写点(下圆点),如果用中译名则可以只写其姓,不便区分时,可在姓后再加名的缩写。

示例如下:

原姓名写法 编入参考文献时写法

示例1: 李时珍 李时珍

示例2: 伏尔特·韦杰 伏尔特

示例3: P.S. Anwen ANWEN P S

示例4: Albert Einstein EINSTEIN A

参考文献的作者不超过3人的姓名都应写出;若超过3人,则只写出前3位作者的姓名,后加“,等(et al).”,中外文作者均姓前名后,姓写全称,全部字母大写,名的第1个字母用大写,名可只写第1字母,其后不加实心圆点“.”,作者之间用逗号“,”分隔,最后为实心圆点“.”。

示例如下:

示例1: 马克思,恩格斯.

示例2: 张山,李斯,王吉,等.

示例3: YELLAND R L, JONES S C, EASTON K S, et al.

⑵ 非英文文献写法

除英文外其他语种的参考文献要列出其相应的英文;作者姓名均“姓前名后”;多位作者时,请在第三作者后再写等。

[1] 曹雪菲,寇卫东,党岚君,等. 基于身份公钥的后三代UMTS安全漫游方案[J].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08,3(1):1-5.

CAO X F, KOU W D, DANG L J, et al. B3G UMTS secure roaming scheme based on ID-based cryptography[J]. Sciencepaper Online, 2008, 3(1): 1-5. (in Chinese)

[2] 纳尔逊 J. 太阳能电池物理[M]. 高扬,译.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NELSON J. Solar powered battery-physics[M]. Translated by GAO Y. Shanghai: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Press, 2011. (in Chinese)

[3] ……

⑶ 各类参考文献的写法

研究类论文的引文不少于6条。参考文献的其余格式分述如下:

(4)文献类型和标志代码

9. 其他要求

论文为通栏,不需分栏。

分类: 游戏攻略 标签: 暂无标签

评论

暂无评论数据

暂无评论数据

目录